column - collection

快樂和痛苦均源於人的自身,是他運用其反思能力的結果。

Friday, July 29, 2005

在目送孩子背影的時候

七月是許多明智的家長把子女送英國讀寄宿學校的熱季。以特區八年的教育現狀,以許多高官和「愛國」人大政協讓子女在西方受教育的現實抉擇,港人越「回歸祖國」,越想子女的教育前途回歸英倫,這一點完全正常。英國的私校制度,是西方首屈一指的教育典範,是培養理性、勇氣、智慧的教育殿堂。有時甚至不必一定上牛津劍橋,一家優秀的私校,已經為一個卓越的人物培養了英雄的品格。邱吉爾就沒有進過什麼牛劍,他在哈勞(Harrow)私立中學畢業之後,升讀桑德士軍校讀軍事,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卻是南非的戰地記者。哈勞的中學教育已經造就了少年剛毅、文武雙全的邱吉爾,加上貴族背景、民主選舉洗禮,牛津和劍橋,其實只是寄宿學校和議會之間的一個小小的中途休息站(A brief interval between a boarding school and Parliament)。怎樣選擇一家好的英國私校?許多人自然最先想到伊頓(Eaton)、溫徹斯特(Winchester)、哈勞(Harrow)、西敏治(Westminster)、德勵治(Dulwich)這「私校傳統五強」,以為這五大私校是保送牛劍的踏腳石。但是,近年英國工黨政府為教育悄悄地展開了改革,為牛津劍橋定下兩成限額,要這兩家老牌大學取錄私校以外的公校(Grammar Schools)中學畢業生,也就是打破貴族和富豪對牛劍精英教育的壟斷,逐步「還教於民」。在政治上,牛津劍橋基本是保守黨的青年黨校,戴卓爾、彭定康、韓達德,保守黨政治家出身牛津大學數之不盡。貝理雅想釜底抽薪,讓多一點平民子弟進牛劍,他們與保守黨不止沒有血緣之親,而且還有階級的怨恨。十年之後,保守黨的青年培訓基地勢必變色,牛劍畢業的學生,逐步將是工黨的新血天下。

明乎此,就知道子女不必一定進英國的名私校了,何況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之下,五大私校都各有問題。伊頓最有皇室氣味,英國式典雅的勢利眼(snoberry)最重,身為香港人,閣下的膚色根本與伊頓的階級象徵相衝,何必硬湊上去,把孩子培養成另一個David Tang?西敏治和溫徹斯特近年學業成績平平,特別是溫徹斯特,大量取錄香港的富家子弟,校中有一條小唐人街,學生的風紀品行比較鬆散,名大於實。德勵治沒有寄宿,地處倫敦西南,除非父母同時在倫敦西南岸的富區如利治蒙(Richmond)和班士(Barne)購下物業,否則監護人難覓,最好不必考慮。反而在英格蘭鄉間,許多二三線的寄宿學校也很出色,例如在南威爾斯的蒙馬斯(Monmouth)、根德郡英倫海峽之濱的聖羅倫斯(St Lawrence)。「寧為雞口,不為牛後」的道理永遠對。二三線的寄宿學校成績出色,只要通過牛劍的口試,一樣條條大道通羅馬。何況不一定要讀牛劍。蘇格蘭的愛丁堡和聖安德魯是兩大老牌學府,一點也不比牛劍遜色,投考的競爭也沒那麼激烈。退而求其次,倫敦、布列斯托、華威、都是新晉的名校。工黨主政達十年,階級隔閡逐漸淡化,不必沉醉在什麼「再別康橋」的舊夢裡,在英國,只要肯學習,只要能用心,其實唸哪一間大學都不要緊,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文明天堂。

把孩子送英國之前,先為他完成一個「非小農中國化」的精神洗滌,有如明天開刀生孩子,今天先洗一個澡。什麼叫「非小農中國化」?及早把子女與香港的社會環境盡量隔開,因勢利導,不讓他沉迷崇拜香港的歌星藝人,不讓他追看本地的任何電視節目,盡量不要讓他讀華文印刷傳媒,讓他讀完《哈利波特》全集,《達芬奇密碼》,還加上幾冊阿嘉泰姬絲蒂的偵探小說,就是夠他去到英國,克服常有的所謂Cultural Shock。但是,當然要令他明白他永遠是華人,對於中華文化,先打一點底,唸十來首李杜,背三五篇蘇軾、柳宗元,讓他讀一點點一百五十年以來的中國現代史,尤其是清末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。孩子一知半解?不要緊,到了英國,很快很快,他就會開竅,他會開始沉思,漸漸明白怎樣在地球一體化的潮流下做一個民主自由的新華人,怎樣卸下包袱超越一個糾纏不清的醬缸中國。送他去鄉間,例如英格蘭東南部的萊姆斯吉(Ramsgate)或多佛(Dover)。他的學校宿舍瀕臨音韻豐悅的英倫海峽,百載風流人物。一夕暮色浪花,在他的書桌和窗邊,展開一卷維多利亞續集,讀到阿諾德(M.Arnold)的《多佛海濱》(Dover Beach)的時候,他會震撼而感慨,他會與古人的心靈融匯貫通。這就是吸收和頓悟。在英國讀書,好處是情景交融,虛實兼備,一草一木,一柱一廊,都與哲人的幽靈同在,與詩翁的鬼影為伍。知識、靈感、洞慧,都融入血液裡,滲在心靈中。去了英國,盡量讓你的孩子讀文科:最好是歷史,英國文學次之,美術史又次之,人類學也可以。他學成之後,回頭再看中國,不免會有點憤世嫉俗,有點讓你聽來不順耳甚至震驚的觀點,或許你以為這叫做「忘本」,不過,他要敢於忘本,最後才會超脫,此中真意,欲辯忘言,恕我不再闡釋。今年九月,當你在赤角送別孩子,目睹他登上去倫敦的夜機時,不必緊張,你應該欣喜,但願你的孩子已開始重新投胎。

陶傑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