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umn - collection

快樂和痛苦均源於人的自身,是他運用其反思能力的結果。

Wednesday, December 21, 2005

如果我是陳方安生

 十二月四日我還在英國,那天晚上,在英國擴播公司的新聞上看到這一幕︰ 香港市民再一次為爭取民主上街了﹗

 還記得十一月初,特首曾蔭權到英國參加WILTON PARK CONFERENCE的時候,他的隨行官員曾對我說︰ 「十二月四日的遊行,人數一定不會多,是民主派的人在玩把戲而已!」當時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。

 結果,十幾萬人走了出來,不但是我意想不到,恐怕就連那位官員也嚇了一跳。

 但令我差點由沙發跌下來的,竟然是「香港的良心」陳方安生也走了出來﹗

 她比明星更吸引鎂光燈的注意力,英雄式地被市民大眾包圍,要簽名要合照,翌日的報紙頭版頭條都是「陳方安生站出來了」﹗

 可是,這次遊行之後,跟的討論卻由政改方案變成了陳方安生會不會參選特首的問題,焦點轉移了。

 人心難測,陳方安生心裏有什麼盤算,沒有人看得清,有一位官員朋友說「你看她是如此elitist的人,要不是希望選特首,怎會四出接受訪問,還竟然接受本港的周刊訪問。」

 陳太突如其來的高調,難免令人懷疑,不過想深一層,要當特首,該走的路似乎又不應該這樣︰ 起碼當曾蔭權不能令民主派就範接受政改方案的時候,陳方安生如果有能力令民主派改變初衷,不是證明她能力比曾蔭權更高嗎 ? 起碼你做不到的,我卻做得到﹗

 而且小圈子選舉,人數愈多總是對民主派有利,陳太若果真的要選特首,按道理她應該希望選舉委員會的組成人數愈多愈好,按邏輯推論,她也應該希望這次的政改方案通過才是﹔ 那麼她到底為什麼,這個時候站出來﹖

 我想這次的決定,可能根本沒有某些人想得那麼複雜,純粹個人情感因素﹔ 因為看不過眼所以走出來,幾年前,她不是已經一次因為看不過眼董建華,從政府褁走了出來 ? 如果陳太當年沒有離開,今年特首的位置是她而不是曾蔭權。

 十二月四日如果她沒有走上街,○七年的特首位置她可能有一個份兒,但是現在機會微乎其微了。

 所以我想她沒有要當特首的野心,我想她的智慧應該是更高︰ 人們總是認為每個人都是狼子野心希望當特首,當特首到底有什麼好 ? 特首每五年十年換一次,做得不好,如董建華的下埸,有負祖宗﹔ 然而「香港的良心」卻只得一個,如果我是陳方安生,我也會繼續當這個神聖正義而又受人景仰的角色。

 有一些傳媒朋友說,不要太高估陳方安生,如果由她當特首,她會比曾蔭權更順服於北京﹔ 也許會是,但這個是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的答案,而陳方安生留在大家心裏的,就是「香港的良心」。

 [文﹕張寶華]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