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傳媒異數
日本傳媒不少情,出乎港人意料之外。於日本任教多年的卓南生教授,在研討會中分享見聞,為聽眾介紹傳媒現象,可與香港對比參照。
日本幾份大報,幾乎霸佔了整個輿論市場,而且政見一律,不易出現對立觀點。評論文章都是編輯策劃,編輯可找你,你難以找編輯。投稿更難,與大氣候相違的意見,難見於大報。
日本記者一天到晚在記者俱樂部打躉收風。俱樂部不是務虛的聯誼會,而是實務的信息中心,分佈社政樞紐,記者駐紮其中,吹風收風,駁料收料,大小資訊,同出於這個風口。
卓教授說,以前記者文筆好,可以保大同、炮製小異。同一條新聞,大框框不改,小節演繹一下,就是「獨立」新聞報道。近年大學生幼稚化,不加思索原文照抄,出來的新聞更加是大合唱。
不要以為香港學生無主見,日本大學生,潮流敏銳,發表意見則口啞啞,討論跟大隊走,不會當出頭烏。香港人不要老是批評香港學生千般不是,日本大學生不見得活躍發言。
日本傳媒亦頗排外,國際新聞視野狹窄。「九一一」當日,傳媒反覆報道大爆炸有五個日本人在場,彷彿其餘幾千個遇難者並不存在。意外、災難,有日本人就是新聞,沒有日本人就不是新聞。香港傳媒國際新聞篇幅小,而且都是強姦殺人桃色花邊居多,被詬病多年,想不到日本大報比香港更內向。
日本傳媒對中國及亞洲的報道,更是偏狹自大,往往以日本為亞洲領袖自居,不關心亞洲各國個別地區的問題,最關心只是各地人民如何看日本人,自我形象重於一切,可說是十分自我中心。
對中國,日本傳媒更避談歷史問題,彷彿過去中日歷史衝突不曾存在過。這種對立性強、唯我獨專的態度,多年未曾改變,近年更在中國國勢冒升的環境下變得尤其強烈。
實行民主政治、社會高度發展的日本,報章輿論如此單一化,實屬異數。
[馬傑偉]
